一、冷庫安裝氨泄漏事故預防措施,氨是乙類易燃氣體,在適當壓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儲存于鋼瓶或儲罐中,在儲存、運輸、使用等環節,應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發生泄漏爆炸事故。首先儲存氨的容器為壓力容器,必須定期檢驗,鋼瓶或儲罐應放在陰涼通風的庫棚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日光直射,與性質相抵觸的氟、氯及酸類等危險物品分開儲存。其次是在搬運時輕拿輕放,防止鋼瓶及瓶閥受損,運輸槽車運送時要灌裝適量,不能超壓超量運輸,運輸車輛應避開高溫時段,防止曝曬,同時要保護好附件閥門及液位表。
另外在氨制冷工序中,應當注意氨壓縮機房的防火要求,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將氨壓縮機房列為乙類火災危險的廠房,應采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冷庫設計規范》中對氨壓縮機房也有專門的設計要求,應當有足夠的泄壓面積,電氣設備要按Q-2(1區)級防爆要求考慮,并設有緊急泄壓裝置及可供搶救時噴灑水霧的消火栓。配備必要的防毒面具,有條件的可配備空氣呼吸器。
二、重慶冷庫安裝建議冷庫安裝液氨泄漏事故應急處置措施要注意做好五個方面:
一是根據現場情況劃分警戒區,處置車輛和人員一般??吭谳^高地勢和上風(或側上風)方向。
二是處置人員的應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在處置泄漏或有關設備時,應穿著隔絕式防化服,佩戴空氣呼吸器。直接接觸液氨時,應穿著防寒服裝。緊急時也可穿棉衣棉褲,扎緊褲袖管,并用浸濕口罩捂住口鼻。
三是應迅速清除泄漏區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強通風。如是鋼瓶泄漏,處置時應用無火花工具,盡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液化氣體大量流淌。關閥和堵漏措施無效時,可考慮將鋼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轉移至空曠地帶洗消處理。
四是對泄漏的液氨應使用霧狀水、開花水流驅散。處置時應盡量防止泄漏物進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區。
五是如發生火災時應用霧狀水、開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CO2進行撲救,同時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卻容器壁。若有可能,應盡快將可移動的物品轉移出火場。若出現容器通風孔聲音變大或容器壁變色等危險征兆,則應立即撤退。
三、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應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冷庫所用制冷劑氨不屬于劇毒物質和一般毒物(屬低毒類);氨屬火災、爆炸危險物質;根據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中規定,項目全部冷庫使用氨的數量約35t,不超過臨界量,不構成重大危險源。制冷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制冷工質在系統中藉助壓縮機械能輸送流動,完成制冷循環。對照《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規范標準,氨制冷系統屬于第二級釋放源,制冷裝置在正常運行時不會釋放易燃物質;即使釋放也是在壓縮機、氨泵的軸封處和閥門、法藍、管件接頭等密封處偶爾的、短時的發生。
第二級釋放源存在的區域,可劃為2區。2區的概念是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環境。正常運行是指正常的開車、運轉、停車,易燃物質產品的裝卸,密閉容器蓋的開閉,安全閥、排放閥、以及所有工廠設備都在其設計參數范圍內工作的狀態。但規范第2.2.5條又說:“當通風良好時,應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規范第2.2.2條還同時規定:“易燃物質可能出現的Z高濃度不超過爆炸下限的10%”,可劃為非爆炸危險區。根據《冷庫設計規范》(GBJ72-84)第8.0.2條規定“氨壓縮機房應設事故排風裝置,換氣次數應取8次/小時,排風機宜選用防爆型”。